分享者:6161 | 分類:雞禽類 | 更新:2014/1/14 15:38:53 | 瀏覽:19 |
一、做好上籠準備
雞舍和設備對產蛋雞的健康和生產有較大影響。轉群上籠前要檢修雞舍及設備,認真檢查喂料系統(tǒng)、飲水系統(tǒng)、供電照明系統(tǒng)、通風換氣系統(tǒng)、排水系統(tǒng)和籠具、籠架等設備,如有異常應及時維修;對雞舍和設備進行全面清潔消毒,其步驟是清掃干凈雞舍地面、屋頂、墻壁上的糞便、灰塵和設備上的污物,再用高壓水沖洗干凈雞舍和設備,待干后噴灑消毒藥液進行消毒,同時也要對所用的物品進行消毒。另外,要準備好所需的用具、藥品、器械、記錄表格和飼料,安排好飼喂人員。
|
 |
二、及時轉群上籠
1.入籠日齡:在16~17周齡前上籠,讓新母雞在開產前有一段時間熟悉和適應環(huán)境,形成和睦的群體,并有充足時間進行免疫接種和其它工作。如果上籠過晚,會推遲開產時間,影響產蛋率上升;已開產的母雞由于受到轉群等強烈應激也可能停產,甚至有的雞會造成卵黃性腹膜炎,增加死淘數。
2.選留淘汰:入籠時要按品種要求剔除體型過小、瘦弱雞和無飼養(yǎng)價值的殘雞,選留精神活潑、體質健壯、體重適宜的優(yōu)質雞。
3.分類入籠:由于遺傳和飼養(yǎng)管理等因素,雞群中仍會有一些較小雞和較大雞,如果都淘汰掉,勢必增加成本,蛋雞舍內籠位不能充分利用,所以上籠時把較小的和較大的雞留下來,分別裝在不同的籠內,采取特殊措施加強管理,促使其均勻整齊。如小雞裝在溫度較高、陽光充足的南側中層籠內,適當增加營養(yǎng),促進其生長發(fā)育;過大雞則應適當限飼。按雞籠容納的雞數,每個單籠一次入夠數量,避免先入籠的欺負后入籠的雞。
三、注重免疫接種
開產前要進行免疫接種,這次免疫接種對防止產蛋期疫病發(fā)生至關重要。免疫程序合理,符合本場實際情況;疫苗來源可靠,保存良好,質量有保證;接種途徑適當,操作正確,劑量準確。接種后要檢查接種效果,必要時進行抗體監(jiān)測,確保免疫接種效果,使雞群有足夠的抗體水平來防止疾病的發(fā)生。
四、加強驅蟲工作
開產前要做好驅蟲工作。110~130日齡的雞,每千克體重用左旋咪唑20~40毫克或驅蛔靈200~300毫克,拌料喂飼,每天一次,連用2天以驅除蛔蟲;每千克體重用硫雙二氯酚100~200毫克,拌料喂飼,每天一次,連用2天以驅絳蟲;球蟲卵囊污染嚴重時,上籠后要連用抗球蟲藥5~6天。
五、創(chuàng)造適宜環(huán)境
|
產蛋雞舍的最佳溫度為15~25℃,相對濕度為60~65%。溫度、濕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產蛋。秋季溫差較大,白天要注意降溫,夜間要注意防寒保暖,還要隨時注意調節(jié)溫度、濕度。雞舍內外每天都要打掃,清除糞便,減少氨味;做好通風換氣,保持空氣新鮮。每天揀蛋3~4次,減少破損。
|
|
|
|
|